一个有趣而典型的社会现象是,我们经常欣赏和崇拜那些比我们生活得更好、离我们很远的人。然而,当那些背景与我们相似,成长环境与我们相似的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时,我们更“嫉妒”和“恨”,那么,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心理呢?看不得别人好是什么心理?
有类似的起点,应该有类似的终点?
潜意识里,我们会认为那些一起长大的人,和自己有着相似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,应该和自己有着相似的生活状态。
然而,这种假设实际上是不科学的。虽然成长背景看起来和生活环境差不多,但一个人的最终生活与他自己的努力密切相关。
这些人认为“我们有相似的起点,应该有相似的终点”,这种荒谬的认知误导了他们的想法,导致了心理失衡。
当你发现你周围的人比他们好时,你会抱怨“为什么”,而忽略了别人自己努力和生活经历的综合作用。
另一方面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仇富心理。当他们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时,很容易失去原来的优越感。
尤其是对于那些“自我定位不清”、“缺乏自信”的人来说,他们希望通过人际比较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因此,当他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,他们会感到非常痛苦和悲伤,因为这意味着否定自己的价值。
对于那些有明确自我定位和了解自己生活目标的人来说,他们不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建立自我价值,所以他们不会嫉妒、悲伤和沮丧,因为别人比自己活得更好。
看不得别人好是什么心理?由此可见,看不到别人比自己好是不合理的假设和自我定位不明确的结果,是一种认知谬误和不合理的信念。
当这种心态发生时,它只会增加我们抱怨的频率,而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。盲目抱怨只会让我们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待生活,觉得生活不公平,从而陷入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。
因此,看不到身边的人好,是一种相当愚蠢的心理,与其每天嫉妒别人,抱怨生活,不如试着丰富自己的生活。
此外,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。当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某件事上时,我们自然会减少对其他方面的投资,从而达到个人认知资源的平衡。
如果你整天看不到别人好,你会更加关注别人的一举一动,关心生活的一些细节,忽略生活中真正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,把认知资源浪费在不必要的嫉妒和抱怨中,这无疑是一个愚蠢的举动。